音乐记录着时代变迁,也见证音乐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日前,内蒙古文联发布了《2022年内蒙古流行音乐发展报告》,回顾了2022年内蒙古流行音乐的创作发展。
报告中称,2022年内蒙古音乐人用音乐记录时代变迁,唱响中华文化共鸣,党的二十大、冬奥、世界杯、神舟飞船成功返回、香港回归25周年等重要时刻,都写进了2022年的内蒙古音乐创作日记;原创歌曲题材丰富,形式新颖,广受欢迎,“放歌新时代”等系列歌曲征集、展播、推荐,“2022年度最受欢迎十大内蒙古原创歌曲”评选,2022内蒙古民歌大会等活动开拓了创作者们的创作思路和方向,使内蒙古的音乐创作更富活力、更加多元、更具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直以来,内蒙古音乐都因为独具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音乐界大放异彩。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艺术研究院(非遗中心)二级艺术评论刘尧晔博士表示,内蒙古音乐之所以受欢迎,源自持续不断的传承创新,也源自始终和时代紧密相连。
刘尧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主张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从去年的内蒙古音乐创作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这种积极拥抱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同时从历史的维度,更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创作理念的薪火相传。入选“2022年度最受欢迎十大内蒙古原创歌曲”的《上海产的半导体》就是这一创作理念的代表之一。
这部作品本是由“长调歌王”哈扎布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并非我们熟悉的带有辽阔草原气息的长调,而是一首轻快的短调作品,反映了老人对那个时代最新科技发明的喜爱之情,而这首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也是他颇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额尔古纳乐队对这首经典经过重新填词、改编后,再次掀起热潮,一方面体现了哈扎布大师创作的水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同样渴望利用最新科技了解更多信息、不断改善生活,这种贯通时空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正是这首作品跨越时空的核心魅力所在。
拥抱时代的同时继续传承“草原”基因,也是内蒙古音乐的重要特征。世代相传的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民歌,始终是内蒙古现当代音乐创作的不竭源泉。1947年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即在院长安波带领下搜集整理民歌,并先后出版了《蒙古民歌集》《东蒙民歌选》。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还先后启动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大型文化工程及20世纪包括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保护,这些工作保存了大量的内蒙古民歌,使得一代代的创作者能够从中不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草原歌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内蒙古音乐品牌,可以说是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的优秀典范。2022年内蒙古民歌大会上日《草原的深秋》《再唱栽柳树》《毡房里的姑娘》等歌曲正是其中优秀代表,传统民歌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并在传统和创新相互结合中,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薪火相传,也进一步说明内蒙古肥沃的艺术土壤是新时代内蒙古音乐进一步创精品的最好源泉。
记者:孙雪梅、彭 程
编辑:嘉 琦
审核:岳 楠
监制:山 丹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上一篇:你不会回来简谱_你不会回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新网合肥5月25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25日从安徽省暖民心行动部署推进会议上获悉,该省拟推出包含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10项暖
中新网上海5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当日了解到,已经在华获批上市并实现本地化生产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创新药奕凯达& 174;(阿基仑
中新网宁波5月25日电(林波 张孝)人到底为谁而活?为别人活?还是为自己活? 在浙江“宁波好人”周宁62年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是为了别人而
中新网广州5月25日电 (蔡敏婕 成广聚)废旧单车棚化身“口袋花园”、荒废水池重生美丽荷花池、翻新童谣壁画重现街坊回忆……近年来,广州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5日13时46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北纬33 50度,东经93 00度)发生